fbpx

『3歲至11歲是塑造個人體育素養的黃金時期?』與香港中文大學體育科學副教授--沈劍威一起探討體育素養如何影響全能發展~

 

一個成功的人,如果光有名利卻沒有素養,他令人羨慕的就只有他的家財萬貫。而一個成功的人,有名有利又有素養,能夠活出自我,與此同時又能影響別人,他則成為全民崇拜學習的對象。素養,是一種能力。有素養的人,他會自發性地利用所需的知識、技能以及態度去面對生活。近些年來,香港人開始關注素養的重要性。而你可知道,全能發展是可以從個人的體育素養培育出來的?所謂的體育素養其就是身體與心理的整合;培養個體具備動機、知識、技能和自信。為此,我們與香港中文大學體育科學系沈劍威教授做了一個訪談。 

沈教授自小就喜歡運動;碩士畢業後就當上了體育老師,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學體育科學系副教授。2009年開始做研究,主要研究範疇就是體育素養、體育老師專業發展及學生運動員生崖規劃。這次的訪談為的是更進一步了解如何培育個人的體育素養,並且探討體育素養能夠如何幫助一個人的全能發展。 

3歲至11歲是培育體育素養的黃金期 

培育一個人的體育素養並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完成;它是從小開始的。更明確一點,要塑造體育素養,你得在3歲至11歲這段黃金時期內,因為這段期間是孩子生理及心理發育最快的階段。小朋友對所有事都很好奇並且喜歡探索周邊的世界。如果有人鼓勵和指導下,他就會學到知識與技能,進而塑造了自信。這樣就會培養出良好的體育素養,這階段如參與體力活動,體育素養也會提升。但如果那時候受到阻止,他就會停下來,即使等他長大後才學習,他學到的就只是知識,卻缺乏了基礎運動技能。 沈教授給我們舉了個例子 -“每個人都懂音樂有音調之分,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看音符、玩樂器。小時候讓孩子去學習,長大後他就很有自信地去做這件事。但如果長大了才來學習,這個人就可能只懂得音樂,技巧卻不能做得非常出色。進而他們也建立不了自信。“ 

教練的專業能夠提升孩子的體育素養;但爸爸的素養對孩子的影響更深 

除了黃金期間的培育,沈教授也補充 -“一個人或一個運動員的體育素養也會因為教練而改變,這是因為教練的領導與培訓以及對領域的專業知識會直接幫助運動員提升運動能力。如果一個教練沒有充足的知識或一味單靠自己的經驗來訓練學員,那麼這個教練教出來的學員就未能全面掌握該學的,進而令學員無法擁有良好的體育素養。“ 對此,沈教授也鼓勵各位在職教練不斷進修,學習更多新知識與技巧。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體育素養,讓學員更願意跟隨教練學習。 “

但是,沈教授也表示他與研究團隊早前針對香港人的體育素養的研究發現父母對孩子的體育素養影響非常大。 “就好像小時候喜歡走走跳跳,有的父母就會吆喝制止小孩不能這麼做。久而久之,這孩子就不再喜歡跑動了。相反,如果給予他自由空間進行發揮,再加上調教,小朋友會變成很活躍的個體。“ 沈教授說。而且結果更發現爸爸影響孩子的體育素養塑造最深。 “在亞洲國家,我們還是有較儒家想法,就是【男主外、女主內】,認為媽媽是打理家務、較靜態的人;而爸爸則被孩子視為學習動態的模範。好比一位父親是很喜歡戶外活動,孩子看多了,也會跟著學父親多多參與戶外活動;反之,比較文靜的爸爸,孩子也會較喜歡靜待著,不出門。 “其實這個就與我們的性格塑造非常相似,它更多的是學習行為。所以,這樣看來如果想要孩子有良好的體育素養,爸爸是應該要多動動了~ 

體育素養能夠改變生活態度,提升全能發展 

那麼肯定還有人很好奇,體育素養和生活有什麼關係? 不該只是影響運動員嗎?對此,沈教授說: “體育素養不只是影響一個人在運動方面的表現。它還塑造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在面對挑戰時是否能夠作出適當的反應。當這些擁有良好體育素養的人出到社會後,也會體現他在運動方面所養成的習慣,有自信地去面對挑戰,尋覓最妥適的解決策略來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全能發展,成為擁有良好素養的成功人士。 

學生運動支援計劃,讓孩子擁有更大升學機會 

透過沈教授與團隊的研究,他們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學生運動支援計劃來促進學生的運動與課業發展。“我們針對研究的結果,開始與中學合作。香港中文大學是首個與政府簽署備忘錄,讓運動方面表現特突出如代表香港參加奧運的運動員,可以以他們的卓越運動成績進入我們學校就讀。“ 除此之外,學生運動支援計劃也得到了好一些商業機構的支持。“這些商業機構贊助產品,讓清寒家庭的運動員能夠得到基本的資源來參加訓練。“ 沈教授也很高興地告訴我們,這樣的支援計劃本只是讓更多中學生能夠靠著自己的運動本領進入大學就讀。 

素養,就是一種能力。素養就是一個人將知識、技能、態度結合,養成自信。它不侷限於單一領域;相對的,素養是跨領域的學習,並且學以致用。就像體育素養那樣,從運動方面養成,但卻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全能發展。

 

發表迴響

Main Menu